無懼短期下滑 工程機械不改全年增長趨勢發表時間:2020-04-13 16:41 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統計,2月納入統計的24家挖掘機制造企業共銷售各類挖掘機9280臺,同比下降50.5%;2月納入統計的23家裝載機制造企業共銷售各類裝載機3632臺,同比下降41.2%。 數字雖然難看,但并未引發工程機械行業的恐慌,相反,多數企業認為此狀況發生的合情合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短期銷量下滑只會導致旺季延后,并不改行業全年增長趨勢。記者了解到,目前工程機械企業正積極復工復產,籌備未來市場的大復蘇。 企業趕訂單發貨忙 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各地迎來復工復產熱潮。各個工程機械企業也開通線上平臺,打通線下渠道,開始趕訂單、忙發貨。 據首開線上推廣先河的中聯重科混凝土機械分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從2月4日開始,該公司每天都邀請首席技術專家進行線上直播互動,每天在線觀看人數超2000人,產品訂單也迎來了增長。2月,中聯重科土方機械復工后首批海外訂單自渭南工業園發往東南亞地區;3月3日,中聯重科首臺“京六”排放標準進口底盤泵車——四橋63米斯堪尼亞底盤泵車從麓谷工業園發往北京,交付客戶。 據記者了解,同樣忙碌的還有徐工集團。2月,徐工重卡XG90新一代寬體自卸車接連斬獲批量訂單,一舉實現銷售200臺;徐工裝載機械 “一萬一億”戰略在海外市場收獲頗豐,印度市場就斬獲100臺裝載機訂單;2月17日,4臺徐工XCA60E全地面起重機按時完成安裝和調試,成功裝船發往中東;2月29日,徐工漢風重卡官方快手平臺進行了 “ULT超輕版四大金剛網絡發布會暨漢風特惠復工節”的直播活動,當場鎖定訂單 300余臺;3月伊始,數十臺DG32K2、DG54K1登高平臺消防車、XG系列直臂式高空作業平臺兩大產業線產品批量發車,前往復工一線。 山河智能也不示弱。2月13日,19輛滿載山河智能各類裝備的運輸車, “靜悄悄”地駛出山河智能廠區大門,發往國內廣東、陜西等省,以及海外的以色列、印度、菲律賓、泰國、柬埔寨等地;3月2日,又有好消息傳來:山河智能歐洲市場的銷售收入,在1月增長40%的情況下,2月 “疫”勢前行,增幅達100%;3月9日,山河智能SWTH634伸縮臂叉裝車批量下線并發往美國,后續幾十臺訂單也將陸續分批發貨。 工程機械龍頭企業憑借自身優勢,積極戰 “疫”,助力客戶渡難關,優化供應鏈配套。強者恒強,從長期來看,未來整個行業的格局也將更加優化。 基建領域前景可期 據相關專業機構預測,工程機械作為最易受宏觀環境影響的行業,在基建上行力量的加持下,2020年工程機械行業仍將保持較高增長。 記者做了一個簡單的統計,從各地發布的重點項目清單來看,目前已有7省市推出未來幾年重點基建項目。具體如下,2月下旬,河南、云南、福建三省先后提出3.3萬億元、5萬億元和3.84萬億元的項目。四川、重慶、陜西和河北已經發布了本年度重點項目投資計劃,其中四川省4.4萬億元、重慶市2.6萬億元、陜西省3.38萬億元、河北省1.88萬億元。從這7個省市公布的重點項目投資計劃來看,總投資接近25萬億元。由此可見,如果基建投資如期提速,保持工程機械行業持續增長的有利因素依然存在,新冠肺炎疫情短期會影響行業發展,長遠來看市場依然向好。 行業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在傳統基建領域上漲的同時, “新基建”更值得重視。例如,從年初以來專項債投向來看,新型基建的比重在上升,如冷鏈物流項目在專項債投向中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變化,停車場項目規模增長約5倍,配電網項目規模增長10.8倍,生態環保類項目規模增長約2.6%等。具體方向上,在補齊鐵路、公路、軌道交通等傳統基建的基礎上,我國將大力發展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教育、醫療等新型基建,值得業內企業關注。 諸多商業機構一致認為,為加速恢復經濟,中國將把擴大基建投入作為刺激經濟的重要措施,以平衡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所以,從大環境來看,今年工程人的活兒只會比往年多,不會比往年少。春天已經來了,2020年很可能是工程量井噴的一年。 (文章來自于中國工業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