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裝載機驅動橋行星齒輪架磨損原因發表時間:2018-07-05 11:36 【轉自 工程機械與維修】 1.故障現象 某5t輪式裝載機在使用過程中出現驅動橋輪邊減速器異常發熱現象。拆解檢查后發現,齒輪傳動系統運轉良好,磨損量不大,但是輪邊減速器的行星齒輪架磨損嚴重,行星齒輪側面的墊片已完全陷入行星齒輪架內。齒輪油變質發黑,行星齒輪架磨損情況如圖1所示。 圖1 行星齒輪架及其墊片磨損 2.行星齒輪架結構 該裝載機采用整體式驅動橋,具有2級減速裝置。驅動橋中間為采用圓錐齒輪主減速器,主減速器內設有采用圓錐齒輪的差速器。輪邊減速器采用直齒行星齒輪減速器。該驅動橋具有結構緊湊、減速比大等特點,適用低轉速大扭矩的裝載機等工程機械。 在裝載機工作過程中,輪邊減速器的行星齒輪在行星齒輪架上轉動。為了減少兩者間的摩擦,在行星齒輪和行星齒輪架之間設置了墊片改進前行星齒輪結構如圖2所示。 圖2 改進前行星齒輪架結構 行星齒輪采用30CrMnTi鋼,整體滲碳處理后表面硬度為56-62HRC。行星齒輪墊片采用45鋼,淬火處理后硬度為40-45HRC。行星齒輪架采用QT450-10,回火處理后硬度為160-210HB。這3種零件中行星齒輪架的硬度較低,耐磨性較差。 3.磨損原因分析 從受力情況分析,直輪齒輪僅受徑向力,沒有軸向力,齒輪端面的摩擦力很小。但在裝載機作業過程中頻繁轉向,轉彎時差速器內的圓錐齒輪會產生軸向力,該軸向力通過摩擦力作用在輪邊減速器上,進而作用在行星齒輪上。裝載機轉彎時輪邊減速器內零件產生的慣性力,也會作用在行星齒輪上產生軸向力,這些軸向力使行星齒輪、墊片與行星齒輪架之間產生較大的摩擦力。 根據輪邊減速器結構,我們分析設計意圖,增加墊片的目的是將行星齒輪與行星齒輪架之間的相對轉動,轉移到行星齒輪與墊片之間的相對轉動,使行星齒輪架與墊片之間不轉動,從而保護硬度較低的行星齒輪架。但該墊片未與行星齒輪架固定,造成摩擦可發生在行星齒輪與墊片之間,也可發生在墊片與行星齒輪架之間。 墊片采用雙光面結構,沒有儲油槽,油液無法流動。當行星齒輪、墊片及行星齒輪架之間因摩擦導致溫度升高時,其摩擦面之間油膜溫度升高,無法循環冷卻,使潤滑油黏度下降、油膜破裂、潤滑失效,甚至出現干摩擦,從而導致加劇磨損。因行星齒輪架硬度較低,耐磨性較差,其磨損最為嚴重。 4.改進措施 針對行星齒輪架磨損嚴重問題,我們采取以下2項改進措施:一是保護硬度較低的行星齒輪架,使相對摩擦發生在硬度較高、耐磨性較好的行星齒輪與墊片之間;二是增加摩擦面之間的潤滑、冷卻,使摩擦面的溫度降低,防止此處油膜被破壞。基于以上分析,我們對該墊片結構進行了改進。 原行星齒輪墊片較厚,將其拆分為2個墊片,其中靠近行星齒輪的墊片采用耐磨高分子材料,以增加其耐磨性能。在該墊片上增設半徑為3mm的油槽,以加快油液流動,降低摩擦面溫度。 靠近行星齒輪架的墊片采用Q235A鋼板沖壓而成,在該墊片上設置卡槽,在行星齒輪架相對位置增加凸起卡塊,與該墊片上的卡槽卡緊成為止動墊片,使該止動墊片固定在行星齒輪架上,使其在工作過程中與行星齒輪架不產生相對轉動,以減小行星齒輪架的磨損,增加其使用壽命。如圖3所示。 圖3 改進后行星齒輪架結構 5.改進效果 我們將制作好墊片及帶卡槽的行星齒輪架安裝在輪邊減速器上,并將其單邊、對角安裝在1臺裝載機試驗機的前、后橋上進行對比試驗。經過500h強化試驗,新結構輪邊減速器磨損只發生在行星齒輪、高分子材料墊片之間,且磨損量很小,而止動墊片和行星齒輪架之間幾乎沒有發生磨損。目前改進設計的輪邊減速器已進行批量生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