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攤經濟火了,工業互聯網如何用正確姿勢在新基建里“擺個攤”發表時間:2020-06-26 09:06 【轉自 第一工程機械網】 在國家地攤經濟的刺激下,越來越多人開始過上了白天上班,晚上地攤兼職的生活,甚至不少有車一族,直接將愛車作為臨時的地攤商鋪,就地賣起了小物品。那么,擺攤能擺到新基建里去嗎? ●新基建餅太大,要找到自己蹲守的點● 新基建帶來的發展機遇,不在基建本身,而是數字化、智能化的升級與經濟社會轉型需求的疊加,是時與勢的結合。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許曉蘭說。 新基建涉及7大領域,每個關鍵詞背后都是一個大的產業,而7個中有4個——5G、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都屬于TMT信息互聯網行業。可以說新基建就是數字基建。 這對于新興的一大批互聯網2B企業利好,傳統產業信息化升級、智能化改造將會迎來春風。智慧城市、智能工廠、數字醫療等高大上的概念如雷貫日。 “城市”、“制造”、“5G”向來都是BATH巨頭和一些產業上資深玩家的地盤。擺攤需謹慎,繞開主干道,找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巷子,人來人往就好。 資本寒冬,實體凋零,經濟下滑的壓力,讓產業雪上加霜。因此,工業互聯網小企業要找準定位,確立使命,鎖定目標客戶是第一步,并且要考慮好未來發展愿景。 ●工業互聯網建設要大處著眼、小處入手● 雖然目前不少企業出于對投入產出的考慮一直在左右徘徊是否發展工業互聯網,但也有不少企業因為受疫情和整個市場大環境的影響,想要加速自身的轉型,瀚云科技高級運營總監孫文荊表示,企業在剛開始轉型的時候,需要循序漸進,不可能一口氣吃成胖子。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點在于按需出發,找準痛點,分步改造。”孫文荊表示,我們一直跟客戶講的一句話就是,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可以先從輕量化、投入低的設備聯網改造開始,慢慢逐漸數字化轉型,最終實現智能化的升級。很多企業往往把轉型當成一個項目來做,想一勞永逸,企業轉型其實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先需要進行頂層設計的。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發展工業互聯網,推進智能制造。 “新基建對于工業互聯網企業而言是一個巨大機遇,但同時也會是一個挑戰。”孫文荊表示,過去幾年,工業互聯網企業都在打磨產品,但在推向市場的時候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因為不同行業的企業需求千差萬別,同一行業的企業規模也不盡相同,這也一定程度造成了很多中小企業不意愿轉型。在未來市場競爭中,工業互聯網企業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產品核心競爭力及服務水平才能在獲得客戶信任。 ●如何讓你的工業互聯網體現市場競爭力● 工業互聯網自從2012年被GE提出后至今,不管從技術還是市場角度上看,依舊處于早期狀態。八年時間里,工業互聯網被多個國家上升到戰略層面,關注度逐年攀升,但反觀業內至今難有頭部公司,不同領域之間產品類型多樣化、業務交付形式不統一、甚至商業模式都大相徑庭,這使得工業互聯網在投資人眼里依舊是“很抽象”的存在。 如何定義工業互聯網公司并判斷其投資價值?天鷹資本創始合伙人遲景朝認為,之所以導致上述市場現象,是因為工業互聯網從本質上講,是利用數據驅動生產效率的提升,其終極價值在于讓制造變得更加柔性與智能,從而幫助用戶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而實現這一目的的技術手段其實是多樣化的。 實際上,工業由自動化向數字化、智能化的升級從上世紀就已經開始。宏觀來看,早先很多商業和工業軟件,初衷便是提升企業的數字化水平。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這些平臺借助云、人工智能、IOT等來構建生態,希望實現各生產環節之間的協同。工業互聯網就是在這條“數字主線”的基礎上,進一步打通底層設備到上層系統應用之間的信息流,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競爭力。 這種發展趨勢也使得工業互聯網的實現形式被分成兩類:一類是信息化、自動化基礎良好的大型集團公司通過將自己已有的網絡化、智能化的制造體系上云來實現生產協同管理,同時將平臺輸出至上下游和相關產業集群;另一類第三方工業互聯網平臺則是面向一些特定行業提供服務。 當前第三方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架構趨同——在底層部署傳感器或利用控制器獲取設備信息;之后對數據進行清洗、存儲、分析,構建PaaS平臺;上層通過SaaS應用落地執行和擴展場景。這種設計路線已經成為主流,也是目前被關注最多的方向。 實際上,不論是流程型制造還是離散型制造,當前的很多工業互聯網平臺大多都在努力解決設備資產管理問題,這也是很多用戶最基礎、最直觀的需求。分布式信號處理、物聯網、5G、人工智能技術在設備資產管理方面有一些落地應用。但業務運營優化和產業協同創新的腹地還很廣。其中,業務運營優化要將人工智能等技術和生產過程深度融合;產業協同和行業升級作為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的高級目標,整合產業鏈上下游的過程會十分漫長;業務運營優化和產業協同的過程,還有可能引發生產組織形式的變革,管理挑戰和資金挑戰都很大。當下,市場上已經出現的一些平臺也還是處于比較淺層的階段。 總之,工業互聯網平臺整體處于早期狀態,從技術開發到落地需要團隊積累足夠的行業背景、資源,并且產品還要與客戶一起打磨。優質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一定能夠幫助用戶優化生產組織形式,這也導致團隊的成長周期較長。因此,遲景朝認為,投資人除了需要具備足夠的耐心之外,應該更多地關注有潛力的早期項目。因為To B企業的成長曲線在經歷一段快速增長期后會趨于平緩,較早入局也有利于提高投資回報。那么,投資人在較早期進入之后,如何幫助創業團隊更好更快地成長,這要求投資機構具備深厚的產業積累,這樣才能為初創公司高效發展的好伙伴。 (來源:通信產業網、36氪、弘道物聯) |